同学们:
今天我要讲的话题是“诚信”。
什么是诚信?顾名思义,诚实守信。孔孟之道:礼、义、仁、信。弟子规,圣人训,首孝悌,次谨信,泛爱众,而亲仁,有余力,则学文。诚信,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几千年来,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。而时至今日,我们为何又重提诚信?这是因为有许多的事令人骇然:假药、假烟、假酒、假种子、假化肥、假文凭、假分数、假名子……不胜枚举。论语里说,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,意思是说,没有信用的人,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立身之地的。失去诚信,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,失去人格和尊严。
有一名德国留学生,成绩优异。毕业后,到处求职,屡屡受挫。这是为什么?原因很简单,因为他的档案记录表明,他曾经逃避公共汽车票三次。在新加坡,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,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。可见,诚信对于每个人至关重要。诚信,公司才能聘用你;诚信,银行才能借钱给你;诚信,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;诚信,才能融入社会,求得生存和发展。诚信无处不在,无处不需。
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,有没有在父母面前信誓旦旦,表示要努力学习,而到了学校则恹恹欲睡、萎靡不振,甚至逃学旷课,不分时段地在打游戏、上网,浪费父母的血汗钱;有没有面对老师的劝导,连声称是,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课堂上开小差、说闲话,依然故我;有没有平时学习不用功,考试时抄袭作弊;有没有对待同学言行不一、欺骗他人的情况……这些行为,与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格格不入,离诚信的要求相去甚远。
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,也是一种道德规范。诚是诚实,信是信守诺言,同学们应该记住自已在诚信书上的签名。“人无信而不立”,没有诚信,可能招致“狼来了”的可悲下场;我们要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,如何上好每一堂课,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,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。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,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的。诸位在校,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,第一,到阿师来干什么?第二,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?
同学们,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让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,让它为你赢得朋友、赢得尊重、赢得成功!以此共勉吧。
雷晓蔚
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七日